Month: September 2022

“材料辐照损伤高性能多尺度计算关键技术与应用成果“通过鉴定

        2022年9月28日,我院胡长军教授主持完成的“材料辐照损伤高性能多尺度计算关键技术及应用”成果通过中国电子学会组织的鉴定,专家认为:成果成功构建了高性能多尺度核材料辐照损伤计算体系,研制难度大,填补了国内空白。在核材料辐照损伤计算领域替代了国外软件,实现自主可控。成果已得到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与经济效益,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成果鉴定由中国科学院钱德沛院士、中国工程院郑纬民院士主持,专家委员会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安交通大、湖南大学、国核中央研究院、北京市计算中心、中科院计算所等的八位专家组成。

中科可控信息产业有限公司总裁、校友聂华博士受聘中心兼职教授、博导。

        2022年9月13日,聂华教授聘任仪式在北京科技大学天工大厦举行,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院长殷绪成教授为聂华教授颁发了聘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党委书记蒋涛主持了颁发仪式。中心主任胡长军教授及全体工作人员参加仪式。聂华博士是国家信创领军企业的技术带头人,国家万人计划创业领军人才,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青年专家,教授级高工。主持自主可控X86处理器研发等国家项目多项,在自主可控计算机系统研发及产业化等领域有很深的学术造诣。

第三次主任办公会顺利召开

会议时间:2022-09-08  会议地点:腾讯会议(会议号:475-840-540) 参加人:胡长军、李建江、孙国忠、王珏、中心研究生代表 主持人:胡长军 会议主题:近期工作进展汇报;商议第二次技术委员会相关事宜。         参会人员听取了智能超算融合应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胡长军教授关于近期工作进展和第二次技术委员会会议工作报告的汇报,并对工程研究中心第二次技术委员会的相关事宜进行了讨论和商议。 会议形成如下意见: 工程研究中心建设单位之间紧密合作、产学研结合,在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工业软件开发、研究成果推广应用等方面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和良好的合作机制。 聚焦应用需求,工程研究中心的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在与10E超级计算机相关的一些核心关键技术方面取得突破。 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算法库Acc-SpMV和Acc-SPGMM,针对E/10E超级计算机混合架构实现了并行优化,相较于国际同类基础算法库,其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目前,基础算法库Acc-SpMV和Acc-SPGMM已实现国际开源。 聚焦核工业领域的应用需求,在核材料辐照损伤的高性能多尺度计算、数值反应堆原型系统建立等两个关键技术点上实现了突破。相较于国际同类软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材料辐照损伤计算成套软件在模拟规模、功能实用性、效率等多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核心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以反应堆多物理高性能数值模拟软件为核心,建成首个基于国产超算的数值反应堆原型系统,该系统获得了良好评价,入选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 针对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响应国家科技助力经济的号召,工程研究中心的成果已在50多家中小企业得到实际应用,为就业、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工程研究中心在如下几个方面存在不足: 智算机与超级计算机之间的交叉融合不够,需要加强融合并实施,以解决应用痛点问题。 对于超算互联网、智算互联网、东数西算等新领域的敏感度不够,需要更加积极地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