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超算融合应用技术团队是院内最大、最紧密的团队,包含教授4人、副教授2人、讲师1人,其中5人来自北大、清华、中科院。研究方向为高性能计算、领域大数据与智能系统、智能超算大数据融合应用技术、软件工程和软件语言、安全计算等。

胡长军,男,二级教授、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智能超算融合应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北京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计算机学科建设负责人。

主要学术兼职包括:ACM SIGHPC 理事,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高性能计算专委会委员,电子病历与医院信息化专委会常务理事,CODATA、SC、GCC、Apweb等国际学术会议的程序委员会委员或Workshop主席。JCR、JS、CPC等国际期刊客座编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E级超级计算机体系结构、大规模高保真并行计算模拟、领域大数据挖掘分析、深度学习改善数值计算模型。近五年来,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十余项,先后完成神威、曙光等超级计算机的应用测试,主持研发的材料辐照损伤分子动力学模拟软件Crystal MD在国产超级计算机上实现了国际最大规模的模拟,多尺度模拟成套软件在国际开源网站开源获得大面积应用,并已纳入曙光超级计算机产品体系。智能数值核反应堆研究工作入选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申请或获得发明专利40余项,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2部。已毕业博士研究生30余人,硕士研究生100余人。

李建江,教授,清华大学博士,美国天普大学访问学者。

目前担任CCF高性能计算专委会委员,《大数据》编委。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性能计算、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发表论文70余篇。承担和参与了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重点)课题。著有《MPI并行程序设计实例教程》、《并行计算机及编程基础》等。

时鹏,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博士。

现任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筹)数据共享子项目负责人,负责数据中心的建设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领域数据与知识工程、材料损伤仿真计算、在线社交网络分析和互联网新技术及应用,累计发表SCI、EI检索论文30余篇。承担和参与了多项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97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等。著有《网络社区发现》、《复杂网络的实证与应用》、《材料科学中的数学方法》等。

姚宣霞,教授,北京科技大学博士,美国天普大学访问学者。

目前担任IEEE Internet of Things、 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 IEEE Journal of Biomedical and Health Informatics等多个著名国际期刊的审稿人。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空间安全、隐私保护、安全计算、领域数据工程等,累计发表SCI、EI检索论文50余篇。承担和参与了多项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子课题。著有《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何啸,副教授,北京大学博士,荷兰格罗宁根大学访问学者。

目前担任CCF软件工程专委会委员,TSE、JSS、SoSyM、IEEE Software、COMPSAC、软件学报审稿人。主要研究方向为软件语言、模型驱动方法和形式化方法,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包括FSE、JSS、IST等领域内顶级和重要期刊会议论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参与多项国家级课题。

李杨,副教授,北京科技大学博士,英国伯明翰大学联合培养。

主要研究方向为领域数据工程,发表论文20余篇,曾获优秀博士后称号,欧洲进化计算会议最佳论文提名奖。承担和参与了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973、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博士后基金课题。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