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中心概况

中心简介

        “智能超算融合应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于2019年11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中心由北京科技大学牵头,联合高性能计算领域的领军企业“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国家超算应用联盟牵头单位“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共同共建。         中心秉承“瞄准应用痛点,发挥超算优势,聚焦核心技术,发展自主软件”的原则,全面对标美国的三大数字反应堆项目,依托国产超算平台,开发了 12 套专业模拟软件,建立了聚焦堆芯内部、局部单项稳态工况数值模拟的数值反应堆装置原型系统(CVR1.0)。 被科技部表彰位优秀项目团队。         中心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发挥超算优势、注重智能超算融合、突破关键技术、发展自主软件、加快成果转化,建立了以超算为核心,智能、超算、大数据融合的关键技术,为解决卡脖子的应用痛点、打通国际技术壁垒提供了新的契机。

团队简介

智能超算融合应用技术团队是院内最大、最紧密的团队,包含教授4人、副教授2人、讲师1人,其中5人来自北大、清华、中科院。研究方向为高性能计算、领域大数据与智能系统、智能超算大数据融合应用技术、软件工程和软件语言、安全计算等。 胡长军,男,二级教授、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智能超算融合应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北京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计算机学科建设负责人。 主要学术兼职包括:ACM SIGHPC 理事,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高性能计算专委会委员,电子病历与医院信息化专委会常务理事,CODATA、SC、GCC、Apweb等国际学术会议的程序委员会委员或Workshop主席。JCR、JS、CPC等国际期刊客座编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E级超级计算机体系结构、大规模高保真并行计算模拟、领域大数据挖掘分析、深度学习改善数值计算模型。近五年来,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十余项,先后完成神威、曙光等超级计算机的应用测试,主持研发的材料辐照损伤分子动力学模拟软件Crystal MD在国产超级计算机上实现了国际最大规模的模拟,多尺度模拟成套软件在国际开源网站开源获得大面积应用,并已纳入曙光超级计算机产品体系。智能数值核反应堆研究工作入选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申请或获得发明专利40余项,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2部。已毕业博士研究生30余人,硕士研究生100余人。 李建江,教授,清华大学博士,美国天普大学访问学者。 目前担任CCF高性能计算专委会委员,《大数据》编委。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性能计算、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发表论文70余篇。承担和参与了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重点)课题。著有《MPI并行程序设计实例教程》、《并行计算机及编程基础》等。 时鹏,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博士。 现任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筹)数据共享子项目负责人,负责数据中心的建设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领域数据与知识工程、材料损伤仿真计算、在线社交网络分析和互联网新技术及应用,累计发表SCI、EI检索论文30余篇。承担和参与了多项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97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等。著有《网络社区发现》、《复杂网络的实证与应用》、《材料科学中的数学方法》等。 姚宣霞,教授,北京科技大学博士,美国天普大学访问学者。 目前担任IEEE Internet of Things、 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 IEEE…

中心简介

智能超算融合应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于2019年10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该中心是由北京科技大学牵头,联合高性能计算领域的领军企业“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国家超算应用联盟牵头单位“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进行共建。该中心的建设目标是发挥超算、智能、大数据技术融合优势,产学研结合,加速集成创新与成果转化,打破超算智能融合应用核心关键技术领域的壁垒和封锁,为解决应用痛点问题提供技术支撑。 中心面向核工业、新材料研制等几个国家重点领域的高性能、智能化数值模拟计算和大数据分析处理需求,以我国在国际领先的E级超算平台为基础,结合先进的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互联网安全技术展开工程与研究工作,目前已经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发改委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重大工程、核高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多项重要项目,并已研制了数值核反应堆系统、流域水系分级嵌套耦合大规模水文模拟系统、智能化工作流管理系统等多个软件系统和平台。

组织机构

主任 胡长军 教授 常务副主任 李建江 副主任 孙国忠(曙光),王珏(中科院网络信息中心) 办公室主任 李扬 技术研究基地 智能超算融合应用技术实验室(北科大) 智能物联网技术实验室(北科大):宁焕生 视频图像大数据智能识别技术实验室(北科大):殷绪成 深度计算处理器生态技术实验室(曙光-北科大):孙国忠 智能服务平台技术实验室(中科院网络中心-北科大):王珏 联合应用推广基地 产业实训基地(国家超级计算昆山中心) 应用推广办公室

技术委员会

主任 郑纬民(院士) 副主任 胡长军,迟学斌,孙国忠,孙昌爱 秘书长 李建江 委员 (按拼音排序) 陈会强 陈云霁 迟学斌 杜军平 冯圣中 冯晓兵 胡长军 罗熊 聂华 宁焕生 孙昌爱 孙国忠…

运行管理机制

工程中心依托于北京科技大学,作为学校的一个科研实体独立运作,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按照自主运作、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原则,建立责 权分明、科学管理、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内部管理体制。具体的管理机制如下: 人才管理 工程中心的人力资源按照“核心层/紧密层/结合层”三层结构配 置,校内核心层人才实行责任聘任制,校内紧密层人才实行双向聘任制,校内结 合层人才和校外引进人才实行合同制,通过人才管理机制创新来营造工程项目与 学科建设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环境。人才队伍的管理根据市场需求、工程中心 的研发方向、研究成果实施的进程等实行动态管理的机制,广泛吸收校内外的优 秀人才参与工程中心的各项工作。工程中心时刻注意保持精干高效的员工队伍并 为提高员工的素质采取相应的措施。 业务运行 工程中心业务工作运行以市场导向和科技导向相结合为基本原则, 建立经济效益与科技水平同步提高的运营机制。根据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对工程 中心的科研成果进行工程化、产品化再开发和系统集成,为规模应用提供成套成 熟的先进技术和软件产品。同时根据学科和技术发展的方向,进行创新性的研究 开发,并形成高水平的创新与产业化转化团队。将工程中心建成智能超算融合领 域技术创新与产业化转化的基地、推动行业的技术进步。同时,工程中心自身在 经济和技术两方面也实现良性循环,持续发展。 经费支持 工程中心依据国家有关法规指定经费管理办法,为各项工程及项…